论文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评价理念综合评价论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摘要:创新素质评价体系,淡化发分数名次的竞争,解放思想,科学育人,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建立创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剧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素质教育已经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创新素质评价与推进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前行的加油站和风向标,是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经济学家j•a•熊彼德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素质教育应该把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还具时代特征,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充分激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一书中讲到:“天才们进行新颖组合比仅仅称得上有才能的人多得多,天才们就像面对一桶积木的顽童,会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不断把想法、形象和见解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未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目的在于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学科内容进行自学,把进入现代社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二、创新素质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是现代型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最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是知、情、意的统一,它涉及人的心理、人格、智力、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以这些基本素质为基础,同时反过来可以巩固和丰富这些素质。可以说,创新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创新人格开发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今后的创新、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也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理念。评价既要关注评价过程,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使学生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在整个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上而是放在自己跟自己比有哪些进步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三、创新素质评价与课堂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创新活动,是学习、探究、重组和应用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应把创新素质评价渗透到课程学科教学当中,这不仅直接关系着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国家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剑仙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之下,它可能再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四、创新素质评价与考试评价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