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次函数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已经学习过二次函数可以由解析式、列表、画图象三种方法表示。能通过本节课达到理解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二次函数的性质,从而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三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节课前已具备了运用解析式、列表、画图象这三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解析式、列表、画图象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比较这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的优缺点,从而为解决函数类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2.通过学生实际解题过程,达到灵活掌握用解析式、列表、画图这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3.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过程与方法1.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的优缺点;为解决函数类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难点: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的优缺点;为解决函数类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1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解决问题活动内容:1.问题一:已知矩形周长20cm,并设它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cm2.y随x的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你能分别用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表示出来吗?2.当学生完成上述的三个任务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以下问题:(1)在上述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3)请你描述一下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活动目的:1.对于1,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这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各自的优缺点。2.对于2,通过学生对三个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体会到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这三种表示方式各自的特点,为归纳总结的得出做一个适当的准备。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画图、列表等)帮助更好地理解函数。3.问题二:两个数相差2,设其中较大的一个数为x,那么它们的积y是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1)你能分别用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表示这种变化吗?(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4)如何描述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5)你是分别通过哪种表示方式回答上面三个问题的?活动目的:2通过实例,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这个问题与前一问题相比,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自我探索和练习。实际教学效果:1.通过两个有情境、有背景的具体问题,让学生经历了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的过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回顾,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2.由于是实际问题,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全体实数,是有范围的,所以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画图时之画在第一象限。第二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同伴进行交流.表示优点缺点表达式变量间关系简捷明了,便于分析计算.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所需结果表格能直接得到某些具体的对应值不能反映函数整体的变化情况图象直观表示了变量间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函数值只能是近似值关系表达式是基础,是重点,表格是画图象的关键,图象是在表达式和表格的基础上对函数的总体概括和形象化的表达.2.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原则上由学生复述内容及要点。活动目的:将前面两个特殊问题一般化,比较和概括出三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实际教学效果:由于之前通过特殊问题作了铺垫,这里学生概括起来比较顺利。3第三环节布置作业(1)P58习题2.6第1,2题(2)预习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