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案(20°W、50°E;南北回归线之间)[读图识记]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的地区、好望角;3.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泊、东非大裂谷、刚果河。一、自然环境(高原大陆、热带大陆)1、地形: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比北非高。【东非大裂谷】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壳断裂陷落)附近。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形成:板块张裂处断裂形成。【刚果盆地】成因:内流湖地壳上升,湖水外泄,刚果河下切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2、气候──炎热多雨的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比刚果盆地。总体降水仍较多),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自然带有明显地带性,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气候带大致与赤道平行的原因:赤道通过中部,气压带风带对称分布;高原大陆地形起伏不大。气候带纬度地带性显著。热带草原气候特别广阔的原因: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雨林气候两侧有热带草原分布;赤道附近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降低对流减弱,雨林变成草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强在副热带地区(干旱)局部非地带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气候:雨季6-10月;干季11月-次年5月。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向热带雨林方向迁移;向附近河流迁徙。索马里半岛东侧索马里寒、暖流成因:----夏季,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吹拂下,表层海水向东流,周围海水不足以补偿流出区海水的减少,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夏季寒流,索马里寒流。---冬季东北风推动海水自北向南运动,由于印度洋北部为热带海区,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地温使海水变暖,形成冬季暖流。冷海水上泛产生的影响:带来了底层丰富的磷酸盐;7月渔业资源丰富;7月有浓雾;7月海域出现夏季寒流3、河流:尼日尔河:弧形流过西非地区为该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非洲最大的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在赞比西河上游4、矿产: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铝土-几内亚石油-尼日利亚(本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二、.居民和经济1、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1990年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环境: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3.南非⑴、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都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⑵、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补充盐度:1、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2、影响因素:沿海地区首要影响因素是河川径流。其次是寒暖流(寒流盐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