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兰州四十八中刘海玲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班主任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个性发展有其独特性。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返,半闭锁半开放。所以,着重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必要的。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方面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尊、自强、自控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一、了解学生个体,确定班级整体奋斗目标。学生素质如何?要先从学生的成绩入手,找到与平行班级之间的差距。然后观察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刚入校,对新学校、新环境充满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希望自己能有良好的开端,给新教师、新集体好印象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相应设计一些测试学生素质的问卷调查,如你在学习上的优势是什么,学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和特长,爱看什么书籍或爱唱什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人,和家长关系怎样……,这样学生个性的特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同时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渴望与同学交流,自私问题等,提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如:“团结奋进,力争上游”,“诚朴立学,宁静致远”等等。它将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的融入其中,让学生想事、做事均以班级目标为指导,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培养干部、制定规章制度,树立优良班风。由于在了解学生个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班里的积极分子,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健全班级管理组织,培养干部。可以刻意安排一个个小难题,如办一次墙报,如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进行出勤点名,让真正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能起带头作用的积极分子成为班委成员,然后放手锻炼他们。经过试用期、评价期、改选期、稳固期四个阶段,形成一个以班长为主轴,课代表为轴点,组长为连线的较为严整的、团结的自上而下的班级管理汇报分工体系。当然,班干部在行使职能时,还存在以偏盖全、以权谋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等缺陷。班主任要细观察、明指出,更要坚定的支持他们,给予必要的科学的指导,定期开班委例会,并开一两次班委扩大会议,使他们成为班级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各项活动的带头人,团结学生集体的骨干力量,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班干部的有利形成,成为稳定班风的有力保证,为了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有个性的班风,班主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抓好开端。首先从学生的卫生习惯入手,每周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每天检查室内、室外卫生,通过卫生帮助他们改正身上的“娇、骄”二气,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能力。然后到出勤、再到学习,这样以点带面,逐步发展,最后推而广之,迁移到其他方面。2、持之以恒。一种风气只有成为大多数人的作风时才会成为班风;好的风气总是在克服干扰的过程中由弱变强逐步发展起来,这中间,班主任应注意研究班里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班风形成。比如,新学期之后的第2——3月,学生一般会出现对班级的热情减退,不爱劳动,卫生打扫不彻底,情绪浮躁等现象,于是班主任借班会的形式,开一次“我为班级做贡献”的主题班会,并评选出“默默无闻奖”,结果学生热情高涨,从身边的同学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得关心班级之风逐渐形成,并坚持下来。3、大造舆论攻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好的风气顺利形成时,班级舆论内工具要为之大力宣传,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班主任一般会认为这种舆论工具是班会、学生周记、墙报、流动红旗等形式,巧妙地运用它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校每周一次的“流动红旗”评比中,就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是单纯做,还是团结起来一起做,是竞争主动做还是消极被动做,这样有利于好的班风的形成。4、制定“精”而“准”的班规。好的班风依靠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制定班规不宜多,但一定要抓住班中的主要矛盾,是能针对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制定规章须遵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