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PCK)一学科教学学习收获1.PCK的再理解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思路与思维方式和体统思考问题的观念。2.记忆深刻的词:丰富性、深刻性、支撑、统领、问题、解决。3.通过各组作业展示、老师的点评,在思想碰撞中慢慢理解PCK的自我构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上提炼上位的科学概念。4.分组讨论发生的碰撞是非常有意义的,澄清了一些问题。5.对于广义知识观与认识以及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与三围目标的关系体会很深。6.培训使我们清晰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技能与“过程与方法”的区别。7.老师提供的大量关于新课标的信息传递了今后教研工作中需进一步思考的新视角。8.学习了好几天,今天终于比较准确地理解PCK的基本含义。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话把他概括出来,就是PCK=学科知识+教育学内容+教师教学经验。9.理解了三维目标的划分与界定;概念的发展过程材料的结构性;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10.觉得自己缺少知识的逻辑说理和教学方法梳理;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维方法;教师个人应该逐步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11.一线教师的PCK最具有价值的是找到第二层学科视角、观念、方法,与第一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联系。二课后学科教学思考1.PCK是针对教师提高执教能力的培训,这种执教能力把它定义为两部分:一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二是教学策略的梳理。2.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评测的方法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但是在实践中是大量的工作,只能从点入手开始。3.教师要将下位知识上升到上位知识,并能用上位知识解决基础其他问题,教师必须抓住“支撑”和“统摄”两个关键词。4.觉得教师首要要有课程思想,社会需要要为人才决定着我们教学的地点和归宿点,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搭建“砖瓦”和建构方式,这就决定着既要选好材,又要铸造好。5.教学设计要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一条主线,以能动手动脑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保持、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策略。6.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适时、必要、有效的指导,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地展开。7.不同国家对科学素质的界定体现了本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需求类型。8.“评价”一词对教师、教研员、业务主管部门意义不同,相应的评价内容不、标准与策略也不一样。9.课标中在教学理念中说到科学课程是有活动性和实践性,那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学生动手制作的培养,或是结合一些科技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10.激发对学生心理认知能力发展的关注,善于找到并反思自己的短板,发现自己教学知识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11.听了李老师讲的课,觉得PCK是老师对一册教材乃至整个学科的系统了解,再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但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衡量。12.应该深入了解美国的教育思想,由多、杂细到找重点、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