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心存党性,严守纪律,争做干净清白的规矩人24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经验告诉我们,纪律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三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XX)》,作为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基本教材,内容翔实、事例典型、观点深邃,特别是书本中选取的正反两面典型事迹,让人读之心灵深受震撼,内心警钟长鸣。通过正反典型事迹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讲求党性修养、守住纪律规矩、严管身边圈子在任何时候都缺不得、松不得、软不得。一要讲求党性修养,做政治上的“清白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说理想信念不坚定,我们精神就要缺钙,就会得软。”党员干部读本》等最新理论著作,坚持用“三严三实”作为自己从政、为官和做人的重要遵循,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从思想的根源上筑牢拒腐防线,争做一名政治上的“清白人”。二要守住纪律规矩,做工作上的“规矩人”。古人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意思是说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XX)》中的正面事迹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这些正面典型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没有堕落腐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关键时刻站稳住了脚跟,坚守住了纪律,把握住了规矩。比如XX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刘可文,这个人物之所以日常生活“吃饭请不动”,办案时候“电话打不进”,就在于他在情与法面前,分得清孰轻孰重,始终坚持把党纪国法作为工作底线,严格要求自己。再如XX市XX县区大沥镇凤池社区党委书记曹应均,作为社区的“一把手”,他不但没有妄自尊大、擅权自用、任人为亲,反而将社区群众装进心里,时刻用党纪约束自己,坚持按程序规矩办事,第1页共2页最终带领社区群众走上了奔康致富的康庄大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想取得战斗的全面胜利,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避免违纪的党员干部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筑起严明的纪律规矩是必不可少的。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查摆工作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始终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方面做好表率。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还必须要加强党内纪律和法规学习,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争当工作上的“规矩人”。三要严管身边圈子,做生活上的“干净人”。品读《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XX)》,给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党员干部身边腐化的圈子是诱导他们走向腐败罪恶深渊的重要推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身边最亲近的“圈子”,无非是“家人圈”和“朋友圈”。党员干部要想做生活上的“干净人”,就必须要坚持教育引导“家人圈”,时刻注意打扫清理“朋友圈”。古代先贤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告诉我们齐家和治国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必须要把严管家人作为一门必修课,而且这门必修课不仅要修完,还要修好。XX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位高权重,可他却侍权妄为,当上了幕后操盘手,与家人一起结成腐化共同体,干起了“门前当官,门后开店”的勾当,最终落得“家破人离”下场。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