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课程代码:004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A.直觉观察时期B.以分析为主时期C.综合发展时期D.现代发展时期2.按照研究的方法所划分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是()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发展性研究D.实验研究3.属于二次文献的是()A.论文B.档案材料C.书目D.专题评述4.系统随机抽样也叫()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配额抽样5.搜集、整理与分析、鉴别史料属于历史研究法的()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C.第三层次D.第四层次6.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7.只适用于个别的、小规模的观察的记录方法是()A.取样记录方法B.行为核对表C.描述记录法D.活动取样法8.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称为()A.普遍调查B.个案调查C.抽样调查D.现状调查9.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研究是()A.个案调查B.现状调查C.相关调查D.预测调查10.在问卷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A.指导语B.问题C.答案格式D.结束语11.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的实验类型是()A.因素性实验B.对照实验C.确认性实验D.真实验12.把数目相同的实验成员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每一组成员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是()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单组设计D.双组设计13.教育实验全过程评价的基础和起点是()A.过程评价B.成果评价C.设计评价D.目标评价14.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B.分类C.比较D.综合15.用研究的一致性来判定的定性分析中的信度是()A.内在信度B.外在信度C.内部信度D.外部信度16.一组数据离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平均差B.四分差C.标准差D.方差17.为剔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而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单因素方差分析B.多元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18.主要用于计算一列数据为连续变量,另一列数据为定名变量的相关系数是()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相关系数D.点二列相关系数19.标准分数属于数据特征中的()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20.属于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A.教育调查报告B.教育考察报告C.教育实验报告D.学术论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容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22.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和关键性的一步是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是历史研究的基础。24.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历史研究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25.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的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是反映测量的结果与测量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27.在一般的教育评价理论中,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形式结构描述为由标目、_______________和标号三要素构成的系统。28.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层次的系统,建立集合的逻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9.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30.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必须以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理论构思32.取样33.教育现场观察34.问卷调查35.教育命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文件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37.简述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主要特点。38.简述实验研究的主要特点。39.定性分析中的资料的审核主要着眼于哪些方面?40.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应处理好哪些关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2分,第42小题13分,共25分)41.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42.结合实际,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