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管理帮扶方案城关镇各中小学:依照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十教字〔2011〕68号)精神,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工作方针,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原则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坚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按照各校实际接收能力,安排留守儿童和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帮扶工作,确保其安全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二、管理要求(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帮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一名副校长为副组长、团、队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全面负责管理本校留守儿童和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帮扶工作,为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便利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帮扶工作1、各校要在开学初与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签定责任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2、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和管理档案制度。学校要对在校的所有留守儿童少年进行认真调查和登记,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联系卡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和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3、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少年关爱工作和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代管家长"队伍,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通过开展帮扶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培养其健全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与引导;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通"学生家长"(监护人)热线,利用校迅通、各学校教育网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情况,提出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意见;5、班主任、辅导员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管理,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6、建立留守儿童定期亲情交流制度,关怀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开设亲情电话专线、亲情网络视频或电子信箱等方式,让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开展亲情互动交流,让留守儿童少年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关怀,体谅父母在外的艰辛,学会感恩,同时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和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喜闻乐见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治安安全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7、建立留守儿童少年监护人培训制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对留守儿童少年监护人定期举办法制、安全、生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护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少年的水平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学生";8、加强留守儿童安全工作,要做到:防火、防水、防电、防中毒、防撞车、防意外事故;骑车靠右行,不乘"三无"或超载车辆;9、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