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隋朝统一:1、建立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定都长安。2、隋朝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二、隋朝大运河:1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目的: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3作用: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4情况: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大运河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补充: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3李世民继位: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太宗的纳谏:虚心纳谏,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4、唐太宗的用人: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如,马周。.三、贞观新政1、唐太宗的革新措施:②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唐朝①政治上: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图略)③法律上:修订法律,编纂《唐律疏议》。3、《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一、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设殿试、武举);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3评价: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措施:重用贤能(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3、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辉煌的盛世景象。三、繁荣的社会经济-1、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3、唐朝的疆域最盛时: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科举制1、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2、定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3、创立:隋朝。完善:唐朝(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4)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5)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