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教学设计(品味细节)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学会书写本课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虚伪、应付、戛然而止、内疚、憨态可掬、惭愧”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文中与布娃娃咪咪乔相关的故事,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4、留意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5、能就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人物对咪咪乔的态度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热情,链接生活,引发共鸣。1、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心爱玩具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必要的互动交流。【设计意图】玩具是孩子们童年最亲密的伙伴,讲述和玩具有关的故事无疑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既可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表达自我的快乐,又润物无声地进行了语言实践,同时也为本文的阅读学习作了铺垫。2、以“布娃娃玩具”导入本课学习: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和一个叫“咪咪乔”的布娃娃有关。课题是《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既然咪咪乔是个布娃娃,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中却说她是个“孩子”呢?课文中为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课文。【设计意图】从生活的关联中导入阅读学习,利用课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之后找学生回答:你读懂了些什么?2、学生也试着读读,并回答又读懂了些什么?3、指名读,在读中学习本课字词。(1)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和咪咪乔发生的怎样的故事?(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中记叙的几个相关联的主要故事:带女儿及女儿的“宝宝”咪咪乔出门;爸爸妈妈严重伤害咪咪乔事件;十字路口交警抢救咪咪乔的感人瞬间;妈妈被交警感动满怀愧疚。)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故事内容,并努力地将课文内容概括完整,不丢落要点。【设计意图】对学生预习及自读情况进行测评,使学生在总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师根据学情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控。(2)想想哪件事是现在发生的,哪件事是过去发生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能反映时间及地点转换的一些词语,如“终于有一天”、“话回到现在”、“那天晚上”等。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插叙”这种写法在写作中的应用,比如《童年趣事》《暑假趣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既利于把握课文内容,又渗透写作的顺序,在阅读中学习习作。该环节也是在解决本课阅读的关于“插叙”的这个难点。三、关注文章插叙部分,品味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速读插叙部分,学生在组内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关的句子。2、找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3、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激励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对人物的理解,读出相应的情感,教师可范读。课文中值得品味的细节很多,只要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例如:女儿对咪咪乔的态度是:把咪咪乔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允许人伤害她。相关的细节有:女儿立即奔向小床……;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的小膝盖上……;女儿任性的哭闹……妈妈对咪咪乔的态度是:对女儿把咪咪乔当成有生命的孩子是虚伪和应付的;不经意间伤害过咪咪乔。相关的细节有:我们是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我们不耐烦了……【设计意图】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文本为依据,理解和体会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拉近与课文人物的距离,体会人物情感。培养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我们从“我”的口中知道了咪咪乔就是女儿的“宝宝”,倍受女儿的关爱,而“我”和丈夫只是在迁就附和女儿,并不把咪咪乔当作一个有生命和人权的孩子来看待,甚至伤害了咪咪乔,给女儿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接下来小女儿和她的咪咪乔又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小女孩和她的咪咪乔吗?因为什么事小女孩特别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