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忧淘宝店http://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专家把学生带进音乐还是带出音乐?——谈谈在音乐课程标准实践中对观摩课的思考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已经进入全面实验阶段,不少老师的观摩课只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缺少了音乐的实质。我们要把学生带进音乐还是带出音乐?引发了我的思考。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带进音乐正文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进入全面实验阶段,我们音乐教师都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培训。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教育观念受到深刻的冲击,老师们都积极地在教学中去探索,但在一些教学观摩课中,不少老师的课只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缺少了音乐的实质。我们要把学生带进音乐还是带出音乐?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为了渗透人文教育,音乐就可以失去主体地位吗?试看课例《过年了》,教师提出一串问题,如:“每年春节你是怎样度过的?”“广东人过年时会举行哪些庆祝活动?”“春节是个什么节日?”等等。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求学生设计给同学、父母或师长拜年时的祝福语,接着教学生打划龙舟、舞狮子的锣鼓节奏,尝试划龙舟、舞狮子的表演。最后一个环节举行“小小春节联欢会”,学生参与创编、表演活动,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整节课气氛热烈,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教育,但是音乐在这节课里却失去了主体地位。我们要记住,我们强调创设审美环境,渗透人文教育,直接目的还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其实,这节课可以选择几首有关过年的歌曲给学生欣赏,以其中一首为主来学唱,歌曲学会后,用木鱼、响板、鼓和小镲等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感知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歌曲欢快热烈情绪的作用,增进对民族打击乐的学习兴趣,最后再边唱边舞。也可以选择以过年为题材的其他艺术作品为欣赏教材,如舞蹈的、绘画的、影视动画片等等,让学生在这些视觉艺术中,感受到过年的各种形式和气氛,然后再回到音乐中与音乐相对照,感受音乐独特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将他们在视觉艺术中获得的感受,运用到音乐欣赏和实践中,对音乐的表现内容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深化音乐的审美体验。二、音乐是用来“说”的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音乐还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有一些观摩课的教学方法并未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在学生缺乏识谱、听音等基本能力,缺乏循序渐进的音乐欣赏知识等一系列对音乐技能知识感知、积累的情况下,以文学的、心理的、美学的语言来“说音乐”,在同学们的感受中,音乐跑到哪里去了呢?我们现在强调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千万注意不要把音乐课上成了其它学科的课程。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根本目的是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主要不是为了其它学科。我们要挖掘学生在听觉上对各种音响变化的反应及想象的潜力,打下用听觉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比如,让学生经常接触各种乐器音色,使他们了解、记忆这些音色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聆听音乐时观察这些乐器音色的搭配效果和有趣的变化发展,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听觉经验,懂得怎样追寻音响的变化而体会音乐中的趣味和生命意味。我们还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上。三、淡化音乐知识技能,降低难度就可以忽略音乐知识的传授吗?还有一些观摩课,忽视必要的音乐知识传授。有些老师认为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知识与技能要淡化,就不重要了。虽说学习音乐不等于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忽略了音乐知识技能又如何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呢?俗话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必须有丰厚的音乐文化知识积淀才能听出“门道”来。《中国音乐教育》主编吴斌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与技能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去传授音乐知识呢?在学习方法上,知识与技能要融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原本就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以识谱为例,《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