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寓言两则(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寓言两则(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寓言两则(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寓言两则(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幽雅彻底机械姿势顽固(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板书: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四、拓展延伸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五、布置作业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寓言二则邯郸学步一进城学过了几天不进步一段时间不会走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练习设计:1、多音字组词。yàn()dào()mó()燕{倒{模{yān()d?o()mú()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优雅:高超: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合并成起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4、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你写出寓言的名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寓言两则(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