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景色。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田园诗歌描写的纯朴风景。教学重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景色。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田园诗歌描写的纯朴风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同学们,这里有两幅美丽的图片,请你看一看。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照片吗?它有什么特点?预设:这是在乡村拍的风景。纯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2.同学们,田园风光是美丽的。在我国经典唐诗宋词中有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我国古代的诗人中有很多田园诗人。在他们的笔下,乡间生活显得纯朴而美好。乡间风景更是迷人而优雅。你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知道哪些田园诗人?3.请你展示你了解的作者信息。预设:(1)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认真听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2)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3)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诗句。3.认读生字。(1)小组认读生字,分享识字技巧。(2)出示生字:杂、篱、徐、疏、锄、剥。(3)你指我读,巩固运用。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出示诗歌。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2.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一说你感受到的风景。3.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出示景物,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预设:金黄的梅子、雪白的麦花等。5.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古诗的朗读,看谁能读出诗中景物的美感。提示:读诗的方法:首先读得字正腔圆,然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6.请你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注意用上优美的词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意思。7.诗句赏析:(1)读诗的前两句,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预设:这是夏季南方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描写有花有果、有形有色。(2)读诗的后两句,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无人过?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蛱蝶?学生思考后明确:这是农忙时节,人们早出晚归,都在外面劳动。整个村子显得非常安静。写蝴蝶和蜻蜓的目的也是为了衬托安静的氛围。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宁静。8.诗文理解。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跟作者比一比,看谁的语言更优美。预设:一树树的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而越变越短。农忙时节,白天行人很少,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9总结:作者描写了一段多么宁静祥和的夏日时光啊!愿我们也拥有像诗人一样的眼光,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四、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的美往往蕴含在普通的事物中。请你读一读《宿新市徐公店》。比较一下,在杨万里和范成大的眼中,田园风光有何异同?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看看哪些景物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一样的。预设:一样的景物有:篱笆、树木、蝴蝶、菜花等。2.请你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注意用上优美的词语。预设: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长新叶的树木、盛开的菜花、纷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