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2、技能目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生字词,进行朗读训练。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学情分析学生接触诗歌比较少,很难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且鉴赏诗歌的能力也不高,所以,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充分运用多媒体,制造精彩的课件;布置学生充分的预习。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检测:5分钟二、出示目标,学生明确:1分钟三、自主学习:18分钟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是什么?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四、师生共同探究:13分钟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段2、比较阅读:《理想》与《在山的那边》五、小结2分钟诗歌语言含蓄而内蕴丰厚,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体味语言,感悟诗歌的美。六、当堂检测:5分钟七、布置作业:1分钟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是什么?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反思与重建二、课堂检测题: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包含什么意思?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三、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巩固基础部分(必做)2、完成同步探究部分部分(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