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生物总复习学案-06实验课外探究类1.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解答思路审准实验目的→找出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确定对象(看实验材料)→设计步骤(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结果预测→结论→补救措施3.解题技巧(看实验目的)⑴会写出探究课题关键:陈述句、探究、自变量、因变量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⑵会写出合理假设(最可能结论)关键:陈述句、合理例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呈S型增长。⑶会写出步骤关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例句:第一步:分组编号(写无关变量)取(大小相同、生长状况或生理状况一致的实验材料)或(若干只试管、烧杯),随机均等分成组(看自变量),分别编为甲、乙…或1、2、3…或A、B…。第二步:设计对照(写自变量)在号(对照组)(试管、烧杯)中加入(适量或具体数字),在号(实验组)中加入(等量的或数目相等的)的(自变量)。第三步:观察指标(写因变量)放在相同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在各(试管、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检测试剂),观察实验现象。⑷会写出结果和结论关键:结果主要写现象、结论主要与目的联系例句:如果,则。4.实验题型㈠纠正错误(原理是否正确、材料是否正确、有无对照、步骤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合理)例1.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实验步骤: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分别注入新鲜α—淀粉酶溶液。②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00℃、37℃的水中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两支试管中的pH=用心爱心专心1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③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匀。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请回答:⑴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⑵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⑴不能⑵①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进行标记如六支试管上分别标记A、B、C、D、E、F②步骤1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应补充3%的可溶性淀粉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③步骤2中没有设置最适温度,应把37℃改为60℃④实验组与对照组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两组中存在酸碱度和温度两个变量,应只有一个温度变量,酸碱度应一致,pH应都为6.8(只要答出pH就可以)]㈡完善实验步骤(看对照、单一变量、无关变量)例2: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家兔血糖调节和水盐代谢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流程如下: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②号家兔的对照组是号家兔。根据②号家兔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⑵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其中最先缓解的是。⑶假设对①兔进行静脉滴注,使用的滴注液分别是:甲—1.5%NaCl溶液,乙—0.9%NaCl溶液,丙—0.4%NaCl(滴注量均为500ml,0.5h滴定,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试比较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家兔的尿量,请用符号“<”表示:。请对甲情况尿量变化的调节过程的原因进行分析(请用箭头和文字组成的简图形式表达)。[⑴②和⑤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⑵②③④②⑶甲<乙<丙甲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兔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刺激升高→兔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增多→尿量减少]㈢结果分析例3.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一些受体结合后并不是马上引起膜电位的变化,而是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并由反应所产生的活性分子来传递信息,因此时间要慢一些。卡尔松找到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探究“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