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1建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供应室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工作区域遵循基本原则: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2.供应室按两规一标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3.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5.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针对相关科室的特点对灭菌物品的意见、调查、反馈进行处理,持续改进,提高供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发放到临床科室灭菌物品进行召回。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院感科。6.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进行质控和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并有记录。7.供应室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质量按ws310.2和ws310.3的规定执行,不得违反。8.科内人员必须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继续教育,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并对科内人员进行考核,有记录。第二篇:供应室质量管理措施20XX年供应室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的为巩固二级甲等医院,减少不良亊件,确保灭菌物品达到合格,提高科室满意度。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工作区域遵循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2、第1页共10页3、供应室按两规一标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包刮外来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应案。4、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安全。5、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针对相关科室的特点对灭菌物品的意见,调查反馈进行处理,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发放到临床科室的物品进行召回,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院感科。6、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进行质控和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并有记录。7、8、供应室工作质量按卫生部部标执行。科内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继续再教育,根据专业开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并对科内人员进行考试,有记录9、洗手正确率达到100。10、灭菌合格率100。11、质量评价标准95分合格。第三篇: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第2页共10页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第四篇: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重点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物品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工作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