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金华的双龙洞课题5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了解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3.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具学具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按游览顺序将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清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授课日期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趣导入教学新知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板书课题:5记金华的双龙洞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默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词语积累本)浙江罗甸盆栽油桐额角蜿蜒盘曲而上突兀森郁一团漆黑颜色各异孔隙仰卧……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线画出)反馈练习课堂小结让学生想一想自己都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并向同桌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作业1.熟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选做:仿写一篇小游记。3.继续查找有关双龙洞的资料。板书设计5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自评反思领导意见:领导签字:课题5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2.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积累能力。教学重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具学具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授课日期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趣导入教学新知一.细读课文,领会感情。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点。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一)游览外洞: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空隙”的特点。板书:(小)(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空隙”的小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理解描写空隙小的句子;体验描写空隙窄的句子。3.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4.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5.播放进空隙时的多媒体,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6.有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7.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二)游览内洞:1.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方法。同桌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读。2.巩固主要内容:用自己所感悟的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教师适时点拨)3.其他内容: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出示相关句子:“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出示双龙洞路上的录像,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读。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二、回顾整体,理出线索。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