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9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施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A)A.炉边谈话B.国会演说C.拟订法案D.自由放任解析:新政期间,罗斯福经常采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民众解释新政。2.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D)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寄希望于靠国家的行政力量来干预经济,缓解危机,故选D项。3.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的最直接原因是罗斯福政府(A)A.调整财政金融B.实行社会救济C.全面复兴工业D.健全市场机制解析:材料反映了纽约股票交易所重焕生机,反映的是金融业得到恢复,这与罗斯福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措施有关。4.罗斯福政府颁布的下列法案中,涉及给工人集体谈判权利的是(C)①《全国工业复兴法》②《联邦紧急救济法》③《公平劳动标准法》④《全国劳工关系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5.1933年,美国在西部和西南部毁掉了1000万英亩的棉田。这种做法有利于(C)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C.稳定农产品价格D.增加就业解析: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办法,故C项与题意相符。6.1932年,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B)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题干材料所述主要是保障社会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这主要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举办公共工程来实现的。7.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D)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大力举办公共工程解析:图片上的信息是“工作付酬的美国”,这属于“以工代赈”,故选择D项。它不属于直接救济,不涉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是减耕减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8.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解决的矛盾是(D)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社会各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解析:罗斯福新政以理顺经济领域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为重心,旨在摆脱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不符。9.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B)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失业率降低,这从侧面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C、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10.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A.有悖于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解析:罗斯福新政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尽量控制商品大量生产,达到平衡状态;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