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1.下列实验操作中,用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的是()A.过滤B.蒸馏C.分液D.重结晶解析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不能用过滤、分液等方法分离,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分离法。答案B2.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B.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C.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时,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解析A项,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B项,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故B错误;C项,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故C正确;D项,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能完全蒸干,当大量晶体析出时,要用余热来蒸干,故D错误,故选C。答案C3.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C.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钾元素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解析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故选择B。钠的黄色焰色可掩盖钾的焰色,故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C错。答案B4.检验铵盐时,可将少许待测物放入试管中,然后()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加入酸溶液观察现象C.加入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解析铵盐受热分解生成氨气的同时,往往也会生成酸性气体,如NH4Cl、NH4HCO3等挥发性酸、不稳定酸的铵盐分解。铵盐遇酸无明显变化。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有OH-,不能证明生成了氨分子;若加热,生成的氨气逸出,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有氨分子生成。所以只有D项正确。答案D5.鉴别NaCl的最佳方法是()A.焰色反应呈黄色,加HNO3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B.焰色反应呈紫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C.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D.焰色反应呈紫色,加HNO3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解析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氯离子的检验应用硝酸酸化的AgNO3,用盐酸酸化会引入Cl-,无法作出判断。答案A6.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的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2KClO3=====2KCl+3O2↑。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不可作萃取剂,A错;酒精和水的沸点相差不大且容易形成共沸物,得不到无水酒精,B错;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C错;D项中KCl和MnO2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得到MnO2。答案D7.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从海水中提取镁时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A.①-丁②-丙③-甲④-乙B.①-乙②-丙③-甲④-丁C.①-丁②-丙③-乙④-甲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解析甲装置是过滤装置,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③-甲;乙装置是蒸发结晶的装置,可把溶于水中的盐提取出来,从海水中提取镁时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所以,④-乙;丙装置是蒸馏装置,蒸馏通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的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一些难以挥发的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