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知识结构二、考点梳理第1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项目时期变化原因变化表现(P62【资料回放】P63表格)衣食住近代中国⑴西方列强在殖民侵略的同时,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⑵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影响⑶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外国的生活方式西装、中山装、洋衣、洋袜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西式食品传入花园洋房农村:基本上落后、封闭,少量新的生活因素出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报刊业走向繁荣影视事业的发展“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现代中国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采取了一些列代表人民利益的措施、政策⑵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⑴色彩:灰蓝单调→五彩缤纷⑵款式:单一→多样化⑶潮流:融入国际潮流⑷休闲方式:买时尚服装⑴解决了温饱⑵“菜篮子工程”⑶城市人讲究营养、注意膳食结构⑴农民建新房⑵东南沿海地区小洋楼比比皆是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二)了解近代以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1、戊戌变法时期:2、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⑴颁布法令;⑵婚丧仪式;⑶社交礼仪;⑷历法、节日3、新中国成立后:⑴取缔社会丑恶现象;⑵制定《婚姻法》;⑶党和政府提倡4、改革开放以来:⑴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⑵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⑶新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三)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看: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中共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看:①政治上,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权利得到保障;②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遭到破坏,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建国后过渡到计划经济,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③文化上,受到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推动中国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发展。【史论共享】外来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四)体会近代习俗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进步:通过上面所述“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通过自己查阅历史老照片,或访问老一辈的工人(或农民),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并编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第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过程和突出表现轮船1.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4.抗日战争后,轮船招商局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5.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6.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铁路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民国建立后,西北、西南与内地仍然没有铁路交通,出行不方便。4.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南、西北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京九铁路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祖国首都的联系。5.1997年起,国家还对铁路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2.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3.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4.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