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和谐发展——《水果飘香》教学案例一、基本过程:1、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黑袋子。师:“这是一个有魔法的袋子,谁能猜出它能变出什么宝贝?”“变水果。”近处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了。师:“是吗?为什么?”“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师:“哇,你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到了,你们能说出多少种水果的名字?”生:“木瓜、芒果。”“西瓜、香蕉、椰子。”……生:“椰子不是水果。”师:“椰子是不是水果呢?”学生有些迟疑,很快争论起来:“是”“不是”,他们于是希望教师给出答案。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说:“这个秘密就在这个袋子里,等一下看谁能找到它。”师:“同学们先来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水果,但不可以打开袋子。”每组分发一个装了水果的袋子。2、体验、感知: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着黑袋子,用手摸,鼻子闻,很快就报出了水果的名称:“桃子、苹果、李子……”教师检查结果,并向各组提问:“你怎么知道是桃子?(苹果?葡萄?石榴?菠萝……)”生:“因为它是圆圆的,有苹果的香味。”“有刺。”“是椭圆形的。”另一同学补充道。……师:“打开看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师:“你们仔细看看袋子里的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可以切开看看水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尝一尝,说说它的味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检查活动结果:让一组同学说水果的特征(谜面),让另一组同学说水果的名称(谜底)。以组际竞赛活动进行。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编童谣:师:“苹果爱红脸,桃子爱长毛,石榴爱咧嘴……”再由每组轮流编童谣。生接:“椰子爱喝水。”“菠萝爱长刺。”……师:“白菜是不是水果?”“不是”学生差不多齐声回答。师:“那水果与白菜有什么不同呢?”生:“水果可以吃生的。”师:“说得好,不过应该说‘水果一般吃生的。’因为生吃白菜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师:“水果和白菜还有什么不同?”学生有思索状,但一下子没有人回答。教师进一步启发:“看看水果里面都有什么?”生:“有甜甜的好吃的东西。”师:“是果肉,还有呢?”生:“有……这个……”学生指着桃核,表达有点困难。师:“叫核,也是它的种子,别的水果有吗?”生:“有,在这里。”学生很兴奋。师:“秘密已经被你们找到了,水果都有种子的。你们看过椰子里有种子吗?”生:“有的椰子里有一个圆圆的蛋,是它的种子吗?师:“是的,你很细心。没有种子的椰子是它还没有长成熟。”“椰子也是水果。”师生共同总结。生:“可是香蕉没有种子呀?”师:“你真了不起!你的问题提得很棒,谁知道香蕉为什么没有种子?”我没想到学生这么快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真为他自豪!可是我提的问题学生一时没人回答。我又追问一句进行启发,希望答案从学生嘴里说出来:“你们都吃过无籽西瓜吧,为什么西瓜会无籽呢?”生:“是科学家把西瓜变成无籽的。”师:“你真聪明!”生:“香蕉也是让科学家变得没有籽的吗?”师:“你说得真对!科学家们为人们改造了水果,让我们吃起来更好吃、更方便。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想不想把水果改造得更好呢?”“想。”“那你们想象一下,将来你们想把水果改造成什么样子的呢?”“苹果象西瓜一样大。”“椰子象易拉罐一样,一开就喝。”“想吃什么水果,一种下去,很快就能结出来。”……3、表演、发展师:“平时,你们吃水果时,是不是只想一个人吃?”生:“不是,我要给爸爸妈妈吃。”师:“为什么?”生:“爸爸妈妈做工很辛苦,养我们很辛苦。”生:“给同学吃,因为他们对我好。”……师:“你们是怎样请别人吃水果的,又是怎样吃的?谁愿意来演演?”提醒学生观察表演的动作和吃水果时的样子。学生表演,教师提醒要用礼貌用语。4、绘制、深化教师出示范作,引导欣赏。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看过的水果、吃水果的样子、请别人一起吃水果的情景表现出来,好不好?你们还可以画出未来的水果。”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橡皮泥、彩色纸、彩色笔,制作或者画画。小组或个人进行创作,教师巡视。……三、案例分析: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大胆地作了一些探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同时还得到我校一些教师的大力协助,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