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法律培训讲课材料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一、前言:劳动法律体系:(1)《劳动法》(2)《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的核心,自2008年元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535号国务院令公布,自公布之日实施。(3)工伤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认定办法》(4)劳动纠纷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实施。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义。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建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部颁布实施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找一个工作岗位,获取相应的报酬,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样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劳动关系衍生出来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和谐社会一定是广大劳动者正当利益真正实现的社会,也一定是双方都能够共赢共荣的社会,没有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整个社会和谐将推动广泛而坚定的基础。(二)、为什么要制订《劳动合同法》。1、劳动合同制的来由:1980年部分地方1983年2月劳动人事部关于实话劳动合同制1986年7月国务院《国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94年7月人大常委《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实施第1页共4页——已存合同制工人3500多万——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签订劳动合同成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2、劳动合同制存在许多问题。▲劳动者的从属性地位。3、用工多样化,出现新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保姆非合同制用工——兼职(技术人员)三、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一)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1、劳动关系。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特征:依附性、从属性、有偿性例:修山镇挂横幅事件2、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判断劳动关系需要一个规则,(正如结婚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凭证一样),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条件,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凭证。▲特征: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内容法定性(二)劳动合同的订立1、要约和承诺(合同法13条-31条)合同的订阅是指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常见的几种形式(1)招聘广告属于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合同条款关系,不属于合同条款。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广告内容可能具体要约的性质。(2)录取通知书(3)招聘行为(4)毕业生就业协议(三)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第2页共4页1、协商一致,签字生效2、实际用工生效(四)劳动合同的形式1、法定形式:2、法律后果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在用工期间与劳动者虽未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报酬或工资,而形成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五)几种特殊的用工方式1、非全日制用工(1)工作时间(2)允许兼职(3)合同可以用口头形式、无试用期(40附另有约定外,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合同(50工资以小时计结算不超过15日(6)社保医保自理。2、劳动派遣和人事代理劳动派遣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派遣机构依据其他用人单位的用工需要,派遣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接收单位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特点:(1)三方当事人、两上合同关系(2)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3)劳动者与直接关系(4)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3、聘用合同四、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要合同义务1、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2、告之义务(二)合同的主要条款1、必要条款2、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中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特点:(1)单方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