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文中八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认读五个生字。2、初步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法布尔生活的环境对其成为昆虫学家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会文中八个生字,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通过第一段的学习,体会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板书:衣袋提问:你的衣袋里一般都装着些什么呢?2、补充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导学生读题。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检查自读效果1、检查生字:(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重点指导书写:察囊注意读音:栖qī鼓鼓囊囊(nāngnáng)(3)、理解词义:鼓鼓囊囊痴迷纵横闪烁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评议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介绍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段(2——10)通过两件事讲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第三段(11)讲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描写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告诉我们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出生地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2、重点指导读第二句,读读想想,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圣莱昂这个小村子的景象。3、从这一句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的影响。)4、引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理解“着迷”(要求用波浪线画出这句重点句,再次齐读。)5、在课文中还有几个与“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围绕这三个词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五、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三遍。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深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课文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4、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精读课文2——10自然段,深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课文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齐读)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所学内容,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齐读)3、课文中与“着迷”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几个,你能找出来吗?(板书:着迷——迷恋——痴迷)二、指导学习第2~10小节:1、那么课文通过哪些事例具体来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轻声读第2~10小节。2、集体交流:文章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抓纺织娘,抓小甲虫)A.抓纺织娘(2~3自然段):(出示图片)这就是纺织娘。(1)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2)文中是怎样描述这只纺织娘的?指名读文中有关词句。(课件出示: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歌声动听的纺织娘。)(3)评议:从这些描述中你感受到什么?(4)那对于小虫子尤其着迷的孩子来说,他抓到这只漂亮的纺织娘,心情又如何呢?(5)仅仅是因为纺织娘外形漂亮,歌声动听,他才如此兴奋不已吗?指名读。(出示: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你从这两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扣住“三天”、“终于”体会抓纺织娘的不容易,他如愿以偿后的兴奋)齐读。(6)师引:此时,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正在焦急地寻找失踪的法布尔,他们边跑边呼喊着:“孩子!你在哪儿啊!”(7)(出示文字:“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齐读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可以看出他对昆虫非常着迷。B.抓小甲虫(4~9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