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林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此我对本节内容做了如下的教材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主要讲述的是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声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寻常的现象,可以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声的产生和传播,对声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提出乐音的三个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了本节知识以后,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与认识会更加清晰,方便后面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他们对生活中的声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抽象概括能力也有所发展,但还不善于总结。基于以上的学情,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设置实验环节,并且注意实验现象直观,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②知道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其音色也不同;③了解乐音三要素在声波图形中的表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互动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日常生活物品进行物理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的态度。三、重难点重点分析:音调及响度概念是本节重点内容。从前后知识点联系来看,音调和响度不只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而且影响着后面内容的学习。因而确定为重点。难点分析:音色。该知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难以从形成原因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领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因而确定其为难点。四、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定为: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新课导入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选取的物理情景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一堂小型音乐会为导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听声音并分辨。请同学们思考: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乐器发出的?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分别为音调、响度、音色。丰富多彩的声音带给人美的感受,播放一个小型音乐会既能与本节课内容相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带领学生走进乐音的三个特性的学习。新课教学音调一、音调1.认识音调敲击钢片琴发出声音,体会是音调含义。通过例子进一步深化感受理解音调实验:敲击不同频率的音叉发声,学生分辨音调高低。指导学生看音叉上的频率值,根据数值的含义,解释频率的概念。2.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相关说明、要求,介绍、指导实验注意问题。实验内容:**Expressionisfaulty**.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使振幅基本相同,压紧边缘,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Expressionisfaulty**.分别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Expressionisfaulty**.分别用钢尺快速、慢速拨动木梳齿,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观察木梳齿振动的快慢。展示交流:大屏幕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正确汇报结论。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实验:吉他音调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