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联系呢?复习前面的知识。[提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是什么?一、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律1、电子层排列的周期性[科学探究1]写出1—18号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并找出规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来源:学科网ZXXK]11~18结论: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周期性变化。2、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2]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原子序数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1~2+13~10+1+4+5-4-111~18+1+4+5+7-4-1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化合价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前面也学习了同周期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那么,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3、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问】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HClO4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反馈练习】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5、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元素符号HHe原子半径0.03nm7元素符号LiBeBCNOFNe原子半径nm0.1520.0890.0820.0770.0750.0740.071元素符号NaMgAlSiPSClAr原子半径nm0.1860.1600.1430.1170.1100.1020.099[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呈现周期性变化[练习]1、比较Na、S原子半径的大小。2、比较Na、O原子半径的大小。[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那么离子半径的大小怎么比较呢?(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半径减小。(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离子半径逐渐增大。(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高价阳离子半径小于低价离子半径。[复习提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性质强弱判断依据金属性1、2、非金属性1、2、3、[过渡]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里,我们来设计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三)元素周期律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NaMgAl与冷水反应现象[来源:学|科|网][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源:Zxxk.Com]化学方程式与沸水反应现象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Mg(OH)2中强碱Al(OH)3[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MgAl现象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反应方程式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不越剧烈,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金属性逐渐减弱。[过渡]我们再研究第三周期的非金属Si、P、S、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结论第三周期的非金属S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