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残疾青年的美德。教法学法:教师启发引导,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开课前: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见证我们的学习,我们感到无比荣幸,请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导入课文。1、板书好课题。2、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一篇新的课文,(齐读《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通过描述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二、达成课时目标一:目标导航一:认真读读课文,疏通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读课文。(5分钟)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一位读一遍字词,指名2名同学解释词语)。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残疾青年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谎称(自己有一匹马,需要马草),最后却(真相大白,让我深受感动)的故事。三、达成课时目标二:课文几次写到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用意分别是什么?你感受到了场景中人物的什么品质?(一)、组长组织组员分组学习,讨论上述问题。(3分钟)(二)、分别指名三个小组说说。1、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用意?读出相关段落。(一处一个同学说说)师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人物的语气。第一处要读出残疾青年的真诚及我的暗自窃喜。第二处要读出叫道的语调,读出人物语气的自然。第三处读出我想回报青年,迫不及待送马草进里屋的语气。此时重点放到第三处。同学们,在我试图进里屋的时候,残疾青年极力阻止,这时他有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其实残疾青年的语言动作已经暗示出(没有这匹马)。后文也确实表明没有这匹马,xxx请你读出真相大白的那段话。2、感受真情。1)原本无马,谎称有马,残疾青年就这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这么做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他如此用心良苦、苦心经营着自己的谎言,就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的看书”。)此时此刻,你会用些什么词来形容这位残疾青年的品质呢?(善良、宽厚、善解人意)2)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我”感受到了吗?我们来用心读一读课文最后三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心情如何形容?从前面我要送马草进里屋以及“我”此时的感动?你能说说“我”身上有什么好的品质?(“我”:懂得感恩)3、妹妹碧云在残疾青年第一次撒谎时就出现了,找出来读读。你能感受到她的优秀品质吗?(碧云——善良、善解人意)4、课文中还有哪个人物?(父亲:体谅他人、善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善良,正是这一群善良的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四、拓展思维。同学们,马有了马草就不会饿坏,人有了书读就能不断进步。残疾青年口中的那匹马是不是有所指呢?五、小结课堂。同学们,“别饿坏了那匹马”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这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好像是一束阳光,让我们感到温暖;好像一缕春风,让我们忘记了忧愁。残疾青年只是生活中一个平凡的人,却有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生活中,正是像残疾青年、碧云、父亲这些平凡的人物传递着幸福,创造着快乐,世界因此变得如此美好。生活中,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去观察、去聆听、去感悟,下一个被感动的就是你。(展示图片),教师补充(小孩让座,路人帮小贩捡起水果等)六、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感人的小场景。(300字以上的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