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小小的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个小朋友仰望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孩子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二句,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儿"弯弯""尖尖"那种惹人喜爱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开想象,写小朋友坐上月亮这条小船所看到的无边的蓝天和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全诗形象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儿童情趣。本课的教学就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把美丽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让他们坐上"月亮船",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体验,自由诵读。(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四)、课时处理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我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9个生字,会认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学习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二、教法分析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儿童诗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以情境教学法、激趣引读法为主,用画面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互评等合作形式,达到情景的统一与交融,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一)、说学生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二)、说教具准备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三、教学程序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沟通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理念,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地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以下四个学习步骤:第一步认读生字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第二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月亮吗?(学生可能会说喜欢)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圆月的夜空)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机提问: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课文中小朋友为什么觉得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我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进教室,蓝蓝的星空移到孩子们的面前,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