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知识梳理1、近代化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包括:(1)思想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2)政治的近代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3)经济的近代化: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2、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3、直击课标,了解本单元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以复习资料为准。4、小试牛刀:(1)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先起来进行探索活动的是()A、农民阶级B、地主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3)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二、合作探究1、探究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重大事件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探究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板书展示: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试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三、热点追踪时事材料: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