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理論簡介1.限制理論(TOC)簡介限制理論由Goldratt提出,其前身為1980年代所提出之最佳化生產技術(OPT)。在限制理論中,最基本的假設為生產銷售系統中存在有瓶頸(bottleneck),而此瓶頸決定了生產系統的產出速率。瓶頸可能為生產系統中的一部機器、技術熟練的人員、或專業工具,亦可能是銷售系統中的市場容量。如果瓶頸在生產系統中則稱為內部瓶頸(internalbottleneck),否則稱為外部瓶頸(externalbottleneck)。在一個生產系統中如果存在內部瓶頸,此瓶頸生產速率決定了整個系統的產出值。因此,Goldratt提出,在瓶頸資源損失一小時即為整個系統損失一小時,然而在非瓶頸資源節省一小時只是一個幻象。在限制理論中,認為製程之統計波動與相依關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認為以在製品保護瓶頸資源是迫切且有價值的,然而,以在製品保護非瓶頸資源則為不必要的浪費。在實證中有許多使用限制理論成功的範例,Goldratt“”並寫了一本小說體的書目標來推銷限制理論的概念,本書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2.TOC的目標一般而言,一個企業內可能設有多項目標:增加銷售、增加市場佔有率、發展技術、或提高品質的產品等。然而如果企業無法創造利潤,這些目標均無法保證公司能長期生存。因此Goldratt主張一個企業最終的目標在於賺錢,而上述所提多項目標只是達成這個最終賺錢目標的途徑罷了。當確定了公司的目標為何之後,必須訂定合適的衡量指標來確定是否達到目標。然而,在一個企業內部有許多不同的層級,為了確保在不同層級人的作為都能夠使公司朝向最終賺錢目標,必須針對企業內不同層級制訂不同的管理績效指標:1.在公司層級:財務衡量指標1.淨利:金錢的絕對衡量標準。2.投資報酬率:於投資基礎上的相對衡量標準。3.現金流量:生存的衡量指標。目標就是增加淨利、同時也提高投資報酬率、現金流量。2.在生產層級:作業衡量指標1.有效產出:整個系統透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率。因此,生產出來卻被堆放置倉庫之中的存貨不能被視為有效產出2.存貨成本:整個系統投資在採購上的金錢,而採購的是我們打算賣出去的東西。傳統成本會計中的加值(value-added)概念在此並不存在,也就是原物料在經過加工形成半成品後,其價值並未增加,一直要到存貨成為有效產出,其價值才會發生。3.營運費用:系統為了把存貨轉為有效產出而花的錢。因此包含了機器折舊成本以及人員薪資成本,這種考慮方式與傳統成本會計的想法有很大的差異。目標就是降低存貨與營運費用,同時提高有效產出。3.製程之統計波動與相依關係在傳統中,製造者試著去平衡一連串製程的產能,以使市場需求與產能能相配合。殊不知製程中存在著相依關係與統計波動,這種平衡僅在工作量的產出時間固定或是呈現較窄的分佈下才有可能。所以我們所需嘗試的是平衡系統的流量而不是平衡系統的產能。所謂的相依關係(dependentevents)在這所指的是製程中流程的順序。倘若某一產品的製程如統計波動與相依關係圖所示,由A到B到C的依序流動。且每一流程需於傳送至下一站之前完成,則B、C與A之間就有相依關係。統計波動(statisticalfluctuations)所指的是平均值的正常變異。當統計波動發生在相依順序事件中,且沒有任何存貨在工作站之間,將沒有機會達成平均的產出。如統計波動與相依關係圖所示,假設沒有任何存貨存在於工作站之間,當某一時間點,製程A與B的產能分別8與12時,由於製程A只能提供8個產出值,無法滿足製程B的需求,因此,便有四個產能被浪費掉。相反的,如果製程A與B的產能分別12與8時,由於製程B只能消化8個產量,製程A的四個多餘產量在沒有緩衝的情況之下,會被製程B阻擋(block)而浪費。統計波動與相依關係的結合使得生產系統在沒有存貨當作工作站間的緩衝時,沒有機會達成平均的產出。4.TOC的解決方案再討論TOC之前,先瞭解TOC的名詞:o瓶頸資源(bottleneckresource):產能小於或等於特定需求的任何資源,可能為一部機器、技術熟練的人員、或專業工具。o非瓶頸資源(non-bottleneckresource):產能大於特定需求的任何資源。o有限產能資源(capacityconstraintresource:CCR):係指資源的利用程度已接近產能,若不仔細規畫可能會變成一個瓶頸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