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务运动1、代表人物:中央:(),地方:()、()、()、()等。2、时间:19世纪()——()年代。3、根本目的:维护();主张:()4、概况:前期(1)以()为口号,创办();企业:李鸿章创办的()(最大),左宗棠创办的()。(2)筹建():建成()、()和()三支海军。后期(3)以()为口号,创办();企业:()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5、影响:(1)消极方面:没有使()。(2)积极方面:引进()出现()促进()推动()。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1、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成立。2、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铁路。3、1880年,清政府在()设立电报总局。三、状元实业家状元实业家(),创办了()。四、詹天佑与京张铁路我国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主持修建了()铁路。1、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经济上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一、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背景:()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等联合了1300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2、序幕:公车上书,揭开了()的序幕。二、警世洪钟《天演论》1、主要思想:严复译述<>,把西方的()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2、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界,推进了()的发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三、短暂的“百日维新”1、背景: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也称“()”。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3、()年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逃往海外,()等人被捕牺牲。4、结果: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共持续103天,最终失败。因此又称“()”。1、辛亥革命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c.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颁布了具有()性质《》。②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③历史意义: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深入人心。c.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2、新文化运动①标志:1915年,《》(后改名《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高举“()”与“()”两面旗帜。②代表人物:a.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b.胡适:《》主张用()代替()。c.鲁迅:《》③主要阵地:《》④主要内容:前期:(1)提倡(),反对专制。(2)提倡(),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⑤评价: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b.它高举()()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二)废科举,兴学堂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2.()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三)《申报》的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它创刊于()(地点)。(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1897年,()在上海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