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法与学法说课流程教学过程教材分析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反思学情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课在了解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掌握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得出我们看问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这一框所讲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三单元矛盾分析法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初步具备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坚持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处理身边事件以及正确认识国家形势、理解支持我国的各项大政方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依据: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分理论依据:这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把这部分确定为教学难点学情分析:第一,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对哲学还没有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利用动画,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第二,从身心特点来看,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比较活跃,但容易偏激。所以通过本框澄清一些认识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和学法2、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总结归纳。3、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总结反思法。探究学习,情境体验,感悟提升。1、教具:多媒体及传统教具。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1)主要矛盾(2)次要矛盾(3)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件下相互转化。粟裕:“关于辽沈战役中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问题”锦州敌人虽然号称十万,是一个兵团、六个师,后来又空运了一个师。但这些师中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一些部队,是被我们歼灭了好几次的,歼灭以后重新建立起来,象四十九军的七十九师,被我们歼灭了三、四次,歼灭一次重建一次,象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二是有些部队是地方部队刚升级起来的,东北的暂编师都是刚升级的部队,这些部队装备差,战斗力也并不太强。所以毛主席在一份电报里边讲,因为这些部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我们消灭了这些敌人,蒋介石并不心痛。所以敌人工事虽然比较强,但是战斗力并不强。而我们部队则正好相反,东北部队是关内各解放区在抗战结束后调去的老部队,有些还是红军底子的部队,很能打仗,再加上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准备又好,又有强大的后方。以我之强打敌较弱的部队,是有把握打下锦州的。打锦州我们总攻城垣,只用了三十一个小时就全部消灭了敌人,就可以说明敌人并不太强和我们部队确实能打。(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事物内部处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在事物内部处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3)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决定的。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1)矛盾的主要方面(2)矛盾的次要方面(4)关系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对立:二者相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