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者从19761976年底到年底到19771977年年77月连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说中的第四篇。关于“草地”•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注音焦灼()踉踉跄跄()愠怒()霎那()蔫巴()抽噎()zhuóliàngqiàngyùnshàniānyē解释•①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②焦灼:非常着急。•③踉跄:走路不稳。•④愠怒:愤怒,生气。•⑤惶惑:疑惑,畏惧。•⑥蔫巴:枯萎。•⑦抽噎:抽搭。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开端)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