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蒹葭教学反思VIP免费

蒹葭教学反思_第1页
1/2
蒹葭教学反思_第2页
2/2
九年级(上)语文《诗经》之《蒹葭》教学反思新疆兵团四师63团中学孙新华这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诗经,由于诗经运用简单的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一咏三叹的慢板吟唱使诗经极适合诵读。我用一首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景导入,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歌词就是改变自诗经《蒹葭》,铺垫了学习这诗的氛围。接着通过五品蒹葭,从诗歌的音韵美到画面、人性美、主题美以及诗意美层层深入剖析。一品诗歌的音韵美,主要从朗读上入手,本诗句末押韵,句式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二品诗歌的画面美,利用诗经《蒹葭》主要表现手法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学生抓住时季节特点、景物特点,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把阅读到的诗经通过想象成文,用语言做画笔描绘蒹葭三段所描写的美景。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品诗歌的人性美,通过小组读、个人读来感受诗中人的形象,抓住“主人公在做什么”“他的心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几个问题,通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关键词句,品读出一个为了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贞不渝的形象。四品诗歌主题美,对于“伊人”形象内涵的把握,引导学生从人生中我们执著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的东西去想,很好地深挖诗歌文本。五品诗歌诗意美,为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领略华夏民族文化,我请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来展示文本内容。学生写出了“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正是在深刻领略了诗意的基础上的再创作。不足之处:1、授课过程中相关内容自己的预设性太强,有些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显得有些牵强。比如在抓季节特点及景物特点时,一直在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内容引导,在归纳“伊人”特点的时候就太过于执着于自己预先的准备,临场应变不足。2、朗读方面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节课虽然读了三四遍诗歌,但是学生投入不高,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对于诗歌的极具画面感的意境美虽然有引导赏鉴,但却未能在授课中把对诗歌美感通过阅读体现出来。正所谓“教,然后知困”,《蒹葭》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个人感觉基本还是达到了对于“伊人”形象的多角度把握,但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地方比较粗糙不够细致,以后还需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蒹葭教学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