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站:尊重乃公德之始•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尊重的含义。•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对他人的人格而言。•学习难点:尊重和重视他人的身份.地位.气质和人格。•学习方法:太谷教学模式。重复两次上课程序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这一程序说明什么?•说明同学们还是比较懂得礼貌的而且这种礼貌行为已经成为下意识的行为。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尊重”的学习,正确理解“尊重”的含义.意义,并在次基础上自觉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驿站•1.看44面图后?想一想•2.回答下列问题:•1)上组图片中哪些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哪些又体现了对人的不尊重?•2)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这些现象是:•1.上课认真听讲;2.用餐时不排队打饭菜;•3.收到别人的礼物时说声谢谢;•4.在正式场合穿得太随意;•5.遇见老师打声招呼;•6.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心理体验一•1.你在尊重一个人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用词语来表达:诚挚.崇敬.正视.谦虚.严肃,为他人着想等•2.你在不尊重一个人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用词语来表达:虚情假意.傲慢无理.鄙视他人.高高在上等。心理体验二•1.当你受到别人尊重时,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2.当你受到别人侮辱时,你的心里感受又是什么?•1.自豪.愉快.有面子等。•2.恼火.郁闷.没面子等。心里体验三•小明与小李在暑假同时去看望老师,见到老师问好后,老师一边握住小明的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好”后,却热情地与小军滔滔不绝地交谈起来。(提示:三个主角在表演时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与态度。)讨论:老师尊重了谁?没有尊重谁?为什么?•结论:•尊重的含义(一):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与重视。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与尊严,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社会观察公仆情怀•1.阅读p45面教材。•2.思考周总理.列宁等伟人对工作人员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和人格的尊重。听故事:回答下列问题•这是一则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一天,一乞丐来我家要饭,我给他盛了一碗米饭,问他:“够吗?”他有点意外地看着我,轻声地说道:“够了。”这时,我儿子在旁边小声说道:“爸爸,他真可怜!”我接着问他:“要筷子吗?”气概眼眶里滚动着泪珠,羞涩地答道:“不用,谢谢!”•讨论:乞丐眼眶里为什么滚动着泪珠?•不是因为我给了他米饭,而是因为我尊重了他的人格。或真正把他当一个人来看待。尊重的含义(二)••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身份.地位.气质.性格等的差异总是会存在的,但是人与人的人格是平等。简而言之,我们之所以要尊重他人,不是因为别的什么,仅仅因为他或她是一个人。看下列图片图片1.一个人背着井盖在色中快速行图片2有个人跨越护栏后倒下。•图片3.电梯里有人吸烟后着火。•图片4.有人在旅游地的树上乱写.乱画。听故事•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不小心,撞了对面过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们纷纷谴责,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讨论•图片和故事中的人物违反了社会交往中的什么公德?•拓展延伸:•1.社会交往中有哪些公德?•2.这些公德与尊重有何关系?•它们是•1.社会交往中的交往规则:信任.宽容.诚实.守法等•2.上述交往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的习惯和特点的尊重,诚实是对善的尊重,守法是对规则的尊重。所以尊重是公德的前提。活动平台•1.看46面的图片:公共汽车上的争吵•公共汽车上有许多学生,还有其他人。•学生B说:“嫌挤你就别坐公交车啊!”•学生A说:“你别挤我。”•老人说:“公共场合大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谦让。”•2.看图片2:•1)爷爷.奶奶带孙子到公园里玩,2)儿媳推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出去玩,3)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与老人们一起说谈。护理,4)医疗队员为群众义务量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