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渔歌子教学设计VIP免费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1/2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2/2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课文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一、课前谈话:1、对歇后语。2、复习学生学过的词——《小儿垂钓》《江雪》。了解学生对词的掌握情况,因学定教。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2、检查六个词的读音。第一步读准字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归”等。再读词语,第二步读出词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的含义来。4、谁能把整首诗读一读?三、精读领悟,感悟诗意。1、有人说,诗词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能表达诗人的志向。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志向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2、交流。从你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猜猜老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3、现在请你把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4、谁能把呢感受到的美妙画面说一说?如果内能把你看到的景色具体的说一说就好了。比如什么样西塞山,白鹭怎样的飞?——说句意。5、谁把我们感受到的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四、赏读升华,揣摩语言。1、看来你们真的是走进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肥美的鳜鱼、清澈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雨,真是让人感觉(课件)——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的非人间。2、这里不是人间,是——?3、读前两行词,把这种美读出来!——美如仙境4、这西塞上前的白鹭不仅漂亮,而且白鹭的飞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他飞翔的更自由一些吗?5、孩子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归去吗?作者张志和他愿意归去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6、张志和“不须归”的原因是什么?7、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张志和钓鱼常常不挂鱼饵。有问题吗?8、姜太公钓到了周文王。那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呢?(悠闲自得的生活)——不须归的原因9、读后两句词,感受张志和的悠闲自在。10、你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谁能把整首诗读一读?11、听到你这样子的读。我仿佛看见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来,让我们一起来向张志和那样任清风拂面!让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12、能不能读得再陶醉一点?来,老师为内们配上音乐。五.拓展延伸,走进词人。1、其实,张志和不愿意归去还另有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2、看到张志和不愿意归来,他的哥哥张松岭也写了一首词。3、谁来读一读题目呢?请你们再自由的读读这这首词,看看你能读到什么?4、交流:你从这首词中读懂了什么?哥哥张松岭让弟弟干嘛?5、老师来当哥哥张松岭,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来用词问,你来用词答!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6、孩子们,张志和仅仅不愿意回到他吃放睡觉的小家吗?他还不愿意回到——?7、哥哥说:且须还,弟弟说:不须归。孩子们,你们说他是归还是不归呢?为什么?8、孩子们,如果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那座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那个人?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诵一首词——《渔歌子》会背了吗?来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背诵这首词。9、同学们,这首词已经流传一千多年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依旧如此,还把它谱写成一首好听的歌了。10、孩子们,古典诗词是我国艺术的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