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战象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当。23.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沈石溪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主要作品:《最后一头战象》、《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鹰的遭遇》、《斑羚飞渡》《狼王梦》等。战象:被训练来用于作战的大象。最后一头: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发现一头公象还在喘息。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记叙了曾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课文记叙了曾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不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不是去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再次配上象鞍,来是去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我会读劈寇蕉筒躁革遭泣浴搏碑pīkÒujiāotǒngzàogézāoqìyùbóbēi劈开日寇香蕉竹筒焦躁皮革横遭不幸泣不成声浴血奋战搏斗石碑词语学习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自读课文,小组讨论1、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2、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3、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那是为了让他重新感受当年战场那种浴血奋战的场面以及怀念自己的战友•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这里也是战友们倒下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曾经奋勇杀敌,这里,也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伤心之地。来到这里,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他对战友们的深深怀念,也许再告诉战友,他即将来陪伴他们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战象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快速浏览文章,说说课文围绕“最后一头战象”写了哪些事件?提示:注意文中时间、地点的变化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英雄垂暮(1-4)重披战甲(5-11)凭吊战场(12-16)庄严归去(17-23)文章的写作顺序1943年——二十多年过去了——第二天早晨——日落西山——整整一夜,天亮时——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东方吐白。时间顺序感悟课文1、找出作者描写嘎羧在战场上杀敌的句子,谈体会的?英雄垂暮(1)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当。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嘎羧?英勇善战、气势非凡、威风八面(2)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从这段文字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嘎羧?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英勇无畏2、幸存下来的嘎羧过着怎样的生活?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村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为什么村民不让力大无穷的嘎羧搬运东西?对嘎羧的敬重、喜爱。重披战甲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羧非常想得到自己曾经的战甲?3、作者是怎样描述重披上战甲的嘎羧的?2、嘎羧见到象鞍后,是怎样的表情动作?(2)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嘎羧怎样的心情?急切心情嘎羧见到象鞍后,是怎样的表情动作?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