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七言诗句的节拍:××/××/××/×,××/××/×/××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考一考:解释诗中红色词的词义1、水面初平云脚低(重叠的云彩与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很低)2、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乱花渐欲迷人眼(杂花,各色各样的花)4、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能够)5、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正文全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湖水相连。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丽的白沙堤。比一比,看谁找得快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初春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品一品:诗中妙笔•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写“争暖树”“啄春泥”?品一品:诗中妙笔•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