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教育科学和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空前活跃和较为繁荣的时期。回顾我国这一时期在当代西方德育理论领域研究的基本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持续而有效地开展,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德育实效性的切实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当代西方德育理论;改革开放;回顾;反思[作者简介]张典兵,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学硕士,江苏徐州221008[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20)07-0175-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当代西方诸多的德育理论和流派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深入探索。虽然他们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成果也见仁见智,存有很大差异,但却拓宽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认识视野,不仅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德育理论科学化的进程,而且也切实促进了德育实效性的不断提升。本文将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反思和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期该领域研究能够继续深入而有效地推进,取得更加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一、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培养具有什么样思想品德的人逐渐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由于我国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了解国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成果。但过去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外国的东西一概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加以批判和抵制,致使我们对国外行之有效的德育研究成果缺乏了解,更无从借鉴和运用,这不能不说是导致我国德育实效性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景下,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开始了对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比较和借鉴研究。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研究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1978-1990年)我国对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研究虽然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进行的,但这一时期的研究尚处于比较低级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78年到1990年间有关当代西方德育理论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共检出文献46篇,说明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其次,研究内容狭窄。在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拉思斯的价值澄清理论,对当代西方德育的其他一些理论缺乏研究,更鲜有从总体上对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进行全景式研究的内容。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研究成果仅限于对当代西方一些德育理论的介绍和讲述,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论证,缺少系统的比较与鉴别,更缺乏一些有关创造性吸收和转化方面的研究。(二)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繁荣阶段(1991-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本土的道德价值和德育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德育的实效性每况愈下,德育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敏锐地认识到,要使我国德育走出困境,就必须了解和借鉴当代西方先进的德育理论,由此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研究在我国逐渐进入了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阶段,学者们一方面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笔者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1年到2000年间有关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共检出文献114篇),这些论文的研究视角更加新颖和独特了,研究内容也更加精细和丰富了;另一方面,学者们还出版了一些专著,如冯增俊的《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戚万学的《冲突域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