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都德阅读1背景练习阅读2感知作者阅读3时代背景•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上页下页返回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作者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整体感知上页下页返回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上页下页返回小说属于属于叙事性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文学体裁,以塑造人人物形象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和和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一种文学体裁。学体裁。按篇幅、容量分按篇幅、容量分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22、情节:、情节:33、环境:、环境:11、人物、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局(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gěngzhuànwǔduóchéngqídǎowǎnchàxuāngēbozhòusùàoyàoshihǎosǒu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上页下页返回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上页下页返回文章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一部分:上学之前(1—6)第二部分:上课之前(7—10)第三部分:上课经过(11—24)第四部分:宣布下课(25—30)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平时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其他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戒尺有镇上的人上页下页返回没有镇上的人从故事的开端可以看出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2.有较强的意志力;3.对敌人的恨;4.有较强的自尊心。上页下页返回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上页下页返回•变化:上课前,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原因:由于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由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和爱国主义氛围的感染、影响。“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和“偏”各起什么作用?“总”说明喧闹的一贯性;“偏”说明安静得异乎寻常。上页下页返回“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这套漂亮的衣服呢?•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上页下页返回普鲁士为什么只允许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教德语?•为了让法国人民永远忘记自己是法国人,做德意志的顺民。•这既是一种野蛮粗暴的文化侵略,又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严重摧残。上页下页返回“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些坏家伙”指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