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机会观摩了多位教师的优课,从我们县的评比到市级评选,又到省研修,是一次次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次的反思机会,现就观课的一些想法写出来。首先说优点,即可喜的一面。1、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带来了课改的又一轮的新高潮。微课悄然而来,翻转课堂正成为新宠,智慧教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多地区都在建设“三通两平台”。就本次录课来说,很多教师的课都是在现代化的录播教室内完成的。2、教师已普遍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亲历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提高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不论上什么课都要放手,不能包办。3、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凸显了自己的特点,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时表现了各自的机智。都能依托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经验来讲解技术。4、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可全可点的,特别是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到了让人兴奋的水平。其次说一下感悟,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1、有些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导致学生作品过于单一。2、有些教师未能真正理解任务驱动的本质,任务是指一堂课的生活主线,而不是一个个的操作指令。3、有些教师分组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只是为分组而分组,小组内没有真正的探究没有真正的合作。4、有些教师未能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问题情境,从而使课堂的探究性大大降低。5、有些教师未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缺少教育机智,对于课堂出现的突发性问题未能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6、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本次讲课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把信息技术可上成了微机培训课,讲座课。7、有些教师未能深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硬性的把目标分成三块。出示教学目标本就不是很适合信息技术课,更有甚者还出示重难点。普遍讲课重技术而轻情感8、有些教师未能深刻理解教学评价,还漂浮于评价学生表现和小组表现上,未能制作出专业的作品评价量规。简单的加分和口头表扬不能完全代表所有评价。9、有些教师备课下功夫不足,未能和新课改理念相结合,选择题材的层次太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未能让学生情感升华。10、有些教师不重视“三不讲”即学生可以自学会的不讲,学生可以互助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很多老师讲课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不相信学生11、有些教师编制学案水平不高,学案的知识性太强,而引导性太差,探究性更差有些简直就是操作说明书。信息技术课上做填空题,念学案,读教材,读三维教学目标,看上去歌舞升平,实际上空洞无物。各位同仁,我们技术领域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很尴尬,在这个多元评价的经济社会中定位很迷茫。但我们自己要坚守一片蓝天,始终不渝的坚持我们的课改。祝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信息技术课改之花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