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马祖小学洪国彬教学目标:(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小数的产生。同学们课外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老师这里有一根红色的绳子,先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同学们估一估这根绳子长多少米?生1:3米。生2:2米。生3:1.4米。……谁愿意上来测量一量,揭示正确答案。(结果为2米。)这儿还有一根绿色的绳子,再来估一估,它有多少米?生1:1米。生2:0.6米。生3:0.9米。……这回谁愿意上来量一量,揭示正确答案。测量结果:(90厘米。)老师刚刚说了,要用“米”做单位,谁会用“米”做单位来表示90厘米?生1:9/10米。生2:0.9米。小结:刚刚在测量绿色绳子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90厘米,如果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的产生)二、小数的意义。刚才我们在用“米”做单位表示90厘米的时候,可以用分数,写成9/10米,也可以用小数,写成0.9米,可以看出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有怎样的密切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和小数之间的秘密。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秘密,我们需要借助一样工具——米尺。(课件出示:米尺。)(课件出示:将1米平均分成十份。)仔细观察,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多长?(1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这样的3份是多长?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这样的3份是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3/10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这样的7份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7/10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观察我们写出的小数,都是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大家再观察,老师把每一份,也就是每1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课件出示放大图。)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1厘米。)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这样的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3/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3米。)这样的6份呢?(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6/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6米。)这样的12份呢?(这样的12份用分数表示是12/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12米。)(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请同学观察这次写出的数据,都是小数点后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写出这些小数的分数,分母都是100,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接下来再来看,刚刚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现在把每一份,也就是每1厘米,又平均分成10份,(课件出示放大图。)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0份。)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1毫米。)如果用“米”做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怎么表示?(写成分数是1/1000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6/10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06米。)这样的13份呢?(这样的13份用分数表示是13/10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3米。)(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我们来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3位。)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写出这组小数的分数,分母都是多少?(1000)也就是说,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齐:三位小数。)如果把1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