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德育的启示[摘要]重视和加强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本文从分析当代青少年存在的“道德危机”入手,探讨了当代西方国家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模式,并提出了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深化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改革的三点建议。[关键词]青少年道德危机道德教育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3—0027—04[作者简介]贾仕林,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213001)当今时代,全球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站在这世界性、世纪性的教育潮流中,探索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走向,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其有益的经验与做法,更加理智、更加科学地加强和改进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青少年工作面临的一项充满挑战性、前瞻性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一、时代背景:当代世界道德危机的严峻挑战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会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以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分析当今世界青少年日益凸现的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反思20世纪60—70年代的教育时,常常痛感忽视道德教育带来的人才片面发展。发达的教育未能提高一代人的道德水平,没有培养出理想的公民,却造就了“道德迷惘的一代”。在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道德危机的状况绝非个别。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被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有太多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从未接触过我们的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基础——道德标准”,“各种年龄的孩子承认撒谎、欺骗和盗窃行为的人数之多也前所未有”,他们似乎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理解了一半,他们只强调权利而忽略了义务。英国2/3的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青少年被人们称为“被牺牲的一代”,他们吸毒、昏头昏脑,搞打砸抢、自我破坏;德国青少年被称为“迂菲士(Yuffies)”,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在俄罗斯,俄精神病专家鲍里斯·德拉普金认为,俄国青少年一代正在变得蠢笨、不断退化,在他们的性格方面形成了病态的劣性:残忍、好撒谎,有怨恨心理,对什么都无所谓。美国的一份教改报告认为,“二次大战以来,膨胀的个人主义传统变得越来越强大……社会失去了内聚的共性意识”,“今天的学生被人称为‘自我的一代’,只顾及个人的目的,追求个人私利,放弃政治和社会责任的诱惑也在侵袭着他们”。一位全球问题专家指出:“工业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心的焦点,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S·拉姆勒指出:“为培养21世纪的公民,我们必须不断设法帮助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心理、心态来看待事物’”,“建立一种要求我们为地球上人们更好地生活负责的价值体系。”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8年在其发展的教改报告中就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并在1989年召开了有中小学校长和地方教育委员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提出道德教育工作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并提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五个关键措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看到了“在道德教育方面,人们期望正在高涨”的社会现实,提出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道德教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的投资,它会很快地得到经济偿还”,“在未来的21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研究和改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