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三为主”课堂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编号8L03教学思路(纠错栏)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整理资料形成概念: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3.爱党爱国: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内容和性质。难点:土地改革的意义三、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对重难点问题全面分析、认真探究。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3、新土地政策的性质是什么?4.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二)合作探究1.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三)达标检测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a西藏的和平解放;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全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1)依据材料所述,说说土地改革的意义。(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为指导?五、盘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