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创新社会治理应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切实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融入转型改革的大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入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打造满意民生,全面建设平安20XX,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一、致力改革创新建新制,增添治理动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提高社会治理的前瞻性。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县情出发,按照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突出整体设计、科学布局,实行阶梯推进、分类施策,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大力推动创新治理,确保社会运行健康良性。二是注重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防治、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治理体系建设,以适应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大基本历史性转变,为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安康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保障。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围绕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科学调理的治理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诉求表达、矛盾调处、群众利益保障等机制,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连续性作用,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根治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问题,确保社会治理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二、致力工作创新造氛围,凝聚治理合力。一是在宣传教育中凝心聚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新策。作为基层政府,必须第1页共4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广泛宣传,掌握政策。把社会治理课题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的议程,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提高他们推进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结合禁毒宣传“三进”和“一村一警、三员联村”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熟悉新政、转变观念、跟上节奏,自觉投入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热潮中。二是在树立典型中凝神聚气。按照典型示范带动、知名品牌促动的思路,抓好先进典型、亮点品牌培植,塑造一批模范代表,打造一批响亮名片。深入开展社区(村)警之星、年度十佳社区(村)民警、年度十佳公务员等评选活动,为党员干部融入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激发全县创新治理的精气神。积极推进“4+x”社区管理、“一村一警、三员联村”农村服务等模式的创新升级、推广施行。三是在组织创新中凝力聚智。着重把牢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重点在合作共治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支持引进ngo、npo等社会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团体等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依托作用,创新社会工作,广泛凝聚推进全县社会治理的正能量。三、致力观念创新依法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牢树法治思维,促进自觉守法。努力克服思维惯性,创新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切实做到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用法治手段推动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治理走上法治轨道。二是健全法治体制,促进规范用法。加快推进法治20XX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县和第二批基层法治示XX县区区创建活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普法教育机制,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快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立法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