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夸张的逻辑——《皇帝的新装》的艺术特点分析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历史上那种只顾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是屡见不鲜的,童话家安徒生根据这样的现实加以想象和夸张,他笔下的那个皇帝,专意在服装上穷奢极欲,他竟然“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到滑稽可笑的地步,夸张到了极点,这是一种极端夸张的手法。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安徒生的想象也是非常奇特的。骗子就怕戳穿他的骗局,而这两个骗子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里都捉摸透了,他俩的骗局非常露骨,而且非常毒辣。他们不是搞伪劣产品,而是根本就没有织布,根本就没有衣服。他们有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事实上,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不说假话自身难保,敢说真话反而倒霉的事是常有的。安徒生就是根据这样的真实生活想象出骗子这样一套骗局的。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那样的心理,那样的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作者的想象既丰富又严密。无论什么人,从皇帝到大臣到一切官员,直到老百姓,有职位的怕丢职位,没有职位的还怕人家嘲笑他太愚蠢,几乎人同此心,但是各色人等,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微细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象能力。任何骗局不能欺骗一切人,更不能永远骗下去,安徒生想象最初说出真话的是一个小孩子。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他不知道有什么顾虑。而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做官的毕竟少得多,所以真理终于能在百姓中传播,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作者这样的想象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关于结局的想象也是合乎逻辑的。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这帮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安徒生想象这时“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里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这样的想象是很合人物性格的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