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三顾茅庐(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字典,掌握生字“咐、析、略”的读法、写法和用法。2.运用字典,掌握重点词语“吩咐、分析、形势、当做”的读法、写法和用法。认读词语“当前、策略、茅塞顿开”。3.学习课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二的内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字的写法、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对课文二主要内容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学过的词语或背诵课文一的内容。(二)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三)讲授新课。1.学习生字。(1)咐:意思指口头指派或者命令;嘱咐。例:吩咐、嘱咐等。(2)析:意思是分开、分散。例:分析、剖析等。(3)略:意思指简单、省去。反义词:详。例:大略、粗略、策略等。2.学习重点词语。老师在讲解词语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图示法、情景理解、动作示范、实物展示等。(1)吩咐:动词。意思指口头指派或者命令;嘱咐。多用于书面语。例:吩咐下人、吩咐佣人等。例句:局长已经把这件事情吩咐给下属了。(2)分析:动词。意思是把一件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反义词:综合。例:分析问题、分析形势、化学分析等。例句:我们要全面分析这个问题。/李老师正在做化学分析。(3)形势:名词。意思是事物发展的状况。例:国际形势、形势好转、客观形势等。例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好。(4)当做:动词。意思是看做、认为。一般用于“把……当做”的句型中。例:当做孩子、当做亲人等。例句: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样关心。3.认读词语。(1)策略:名词。意思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例:军事策略、斗争策略、说话的策略等。例句:领导正在研究经济发展策略。(2)茅塞顿开:意思是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例句:听了你的分析,我一下子茅塞顿开。4.学习课文二。(1)朗读课文二。可以采取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熟练朗读课文的目标。采用各种形式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意思。熟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自己提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刘备两次去隆中见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2)关羽张飞和刘备是什么关系?(3)张飞打算怎么对待诸葛亮?(4)隆中的景色怎么样?(5)听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是怎么做的?(6)诸葛亮醒来后,和刘备一起谈论了什么?(7)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是怎么对待他的?(四)复习与巩固。1.回答问题。(1)如果你想请教一个问题,会去请教三次吗?(2)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做教材中的相关练习。(五)小结本节课内容。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六)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1)背诵课文二。(2)熟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2.书面作业:(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各五遍。(2)抄写课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