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钟庄小学朱一明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了解司马迁受辱后悲愤、矛盾的心情,以及最终忍辱负重、战胜自我,发愤著书的坚强毅力。3、学习司马迁为了不负此生,矢志不渝地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师:朱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板课题)。1、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老师觉得很高兴,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知道老师准备的是什么礼物吗?(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全班齐读名言,师解释名言的含义。3、你们猜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出自于哪一部书?二、了解《史记》1、《史记》是怎样的一部书?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2、反馈:①《史记》是一部用了整整13年写出的书。②《史记》这部书有52万字。③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1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出的。过渡: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出的?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地告诉了我们?(第3自然段)三、潜心会文,体验情感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想想,从这一个自然段中你又知道些什么?(一)体会司马迁处境之悲1、指名说(随机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入狱受了酷刑)2、“飞来横祸”是什么意思?引来这场横祸的原因是什么?3、齐读文段4、介绍腐刑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当时所有刑罚当中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腐刑。受此刑罚的人,不但从此变成一个废人,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而且还要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讥讽。5、此时司马迁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板书:悲愤、血溅墙头)6、文中那一句话能够体现出他的这些感受:(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了此残生)①指名读。②全班齐读。小结: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此时司马迁心里想的全部都是个人的痛苦和耻辱,每一想起这些痛苦和耻辱,他就想……(生补充)可见他活着是多么的艰难。(二)感受司马迁坚强的毅力过渡:但最终他并没有选择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原因是什么?1、指名说(随机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我一定要写完这部书。)2、全班齐读文段。3、在司马迁的这些想法中,那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①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a、理解句子含义。2b、联系生活举例,体会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C、有感情朗读。②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a、指名读。b、体会司马迁希望自己要死得有价值。③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指导朗读,感受司马迁心中的最强音。小结:多么坚定的决心呀,可见《史记》在司马迁心目中比他的生命还重要。(三)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1、司马迁又是怎样做?(随机出示:想到这里……工整的隶字)2、男生读,女生读。小结:从司马迁的这些做法中,我们看到在困难与灾难面前,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而是忍辱负重,战胜自我,发愤写书。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确实令我们钦佩不已,感动万分。四、课外延伸,总结全文1、如果此时司马迁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3、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史记》一书。五、板书设计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悲愤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飞来横祸发愤一定……一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