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13·日照阶段测试)读右图,回答1~2题。1.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第2题,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到北半球的大部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答案1.C2.A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3~4题。3.关于a、c两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不可能重合B.二者一年之中有两次重合机会C.二者只有在春分日重合D.二者夹角最大为30°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是()。解析第3题,该题主要考查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者一年中在二分日重合最大夹角为23°26′。第4题,结合题目信息可知b点处于赤道上,在运动过程中不偏向。答案3.B4.C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5~6题。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解析第5题,拨动地球仪会使地球仪表面受到的电灯照射情况(光照)发生变化,因而能演示昼夜的更替;在同一时刻地球仪表面灯光照射情况的不同,能反映出地方时的差异。第6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随着地球仪自西向东的转动,P地会进入白昼,因而P地位于晨线上。答案5.C6.A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7.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8.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B.短C.一样D.无法判断9.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下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可能为()。A.5时B.8时C.16时D.21时解析第7题,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空中小姐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调整时间,说明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从广州出发到美国观光是自西向东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调慢24小时。第8题,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是自西向东,因此白昼变短。第9题,美国东部时间是西五区的区时此时是19:00,格林尼治时间是0:00,计算北京时间是8:00。答案7.D8.B9.B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O为其中间点),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0~12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11.北京时间是()。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12.此时()。A.开普敦炎热干燥B.北半球昼短夜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解析由题意可知,P、Q两点所在经线均为日界线,故一为0点时经线,一为180°经线;又MON为晨昏线,P点经线能将其平分,故P位于O时经线上,Q位于180°经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推断南极周转速度较慢,MO为昏纸,NO为晨线。据图分析P点所在经线(即0时经线)为60°W,进而推算出北京时间为7日12时。根据以上分析,此时南半球开普敦(地中海气候)应温和多雨;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答案10.D11.B12.C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丙地正好是17:20,读图完成13~15题。13.若此刻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2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B.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10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20时14.图示时刻,与东京同处一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六分之一15.图示季节,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B.黄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