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以文代文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1《地震中的父与子》以文代文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通过单元导读课和课前自主学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口头概述课文主要内容,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3、抓住最有震撼力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艺术魅力。4、带文阅读《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感受,感悟不同描写方法的不同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最有震撼力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艺术魅力。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导语,导入。(2分钟)师:老师带来一首小诗,请大家齐读。(出示)父爱是什么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母爱绵长似水,广阔如天,2父母的爱,深远而流长,像泉;父母的爱,博大而精深,像海;父母之爱是一支神笔,写出了人间多少的动人篇章…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其实就是课本第六单元的导语,老师略作修改,把它变成了一首小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单元导语中还有一段话,请大家看!(出示)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大家一起读!(齐读)明白了吧?其实就是两点:一是把握主要内容;二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师: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要求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走近美国大地震中的这对父子。齐读课题。(二)检查自学,整体把握主要内容。(2分钟)师:大家已经借助《自主学习卡》学习了课文,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能说一说吗?指导预设——如果第一名学生说得比较好,可以适当肯定(如:好,不错!你理解了课文内容,语言也比较简练)。如果第一名学生说得过于具体、啰嗦,可以说:你理解了课文内容,说得也比较清楚,能不能用两三句话简练地说一说?再叫一名学生说一说;也可以说:你理解了课文内容,说得也比较清楚,但概括写事的课文主要内容一定要抓住事情的六要素,用两三句话简明扼要的说清楚。可以这样说——(老师说主要内容)。无论哪种情况,最后都要总结强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很有学问,说好并不容易。大家以后要多加练习,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概括。”(三)重点品读,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20分钟)自学导航: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最能触动你,画出相关语句,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一个怎样的儿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师:大家按照自学导航读了课文,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怎样的儿子。从那句话读出来的。1、小组互学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