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压强授课学科:物理授课班级:八(8)班授课人:张荣芹授课时间:2013年11月6日星期二第2节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尤为重要,而且对于压强规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比较适宜初中生动手操作。学生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既学到了新知,又实现了对于新知的自我建构的物理过程,在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了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3.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了解压强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三、教材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压强。“压强”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由实验得出结论后,使学生认识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就比较顺当了。理解了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就不难找出办法了。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四、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教学是一门发展人的思维、拓展人的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为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因此,作为课堂组织者,本节课我采用符合这类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和个性品质追求的实验、探究、比较、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在求证问题的结果中进行探究性的研讨学习。另外,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直观地呈现教学素材,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2、学法指导: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在引导分析时,一定要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亲力亲为,认真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1五、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呢?(二)进行新课[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当然会有很多,老师应适当的引导)比如:(1)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深浅不同的脚印?(2)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3)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4)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人对地的作用力的情况?学生思考并回答[师]当我...